第二十四章 君心难测
夜紫菱呆住,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听到了什么:“表哥?”
“我说的都是真的。”寒玉锦闭了闭眼,语气阴冷,“这是夜红绫亲口所说,并非我胡乱编造谎言构陷。”
护国公主权力本已不小,封号等同于亲王,且又手握兵权,比几位皇子还威风。
可她却说“待本宫掌大权那日”。
掌大权。
护国公主之上,更大的权力不就是帝位?
夜紫菱震惊了很久,才慢慢接受了寒玉锦说的这种可能,虽然心里还是不太相信——毕竟夜红绫是个女子,穆国从来就没有过女皇当政的先例。
她就算真有这样的想法,也不可能成功。
不过......
夜紫菱眸心闪过一道寒芒,嘴角阴沉沉地勾起,如果父皇听到了这句话,不知会怎么样?
她突然间很期待看到父皇听到这句话之后的反应。
“玉锦表哥。”她抬眼看向寒玉锦,眼底情意绵绵,声音温柔,“这件事我会还你一个清白的,你且等我的好消息。”
寒玉锦闻言,感动地想伸手触碰她,却及时意识到自己现在的肮脏狼狈,有些局促地收回手,惆怅地叹了口气:“原本我想为萧王表哥好好谋划的,却不料......”
“表哥不用自责。”夜紫菱道,“皇兄去了边关,现在也是掌兵权的皇子了,待以后立下战功回朝只会更加得人心。兵权掌在旁人手里不可靠,握在自己手里才可靠。”
夜红绫既然不可用,那就舍弃。
三皇兄本就是母后嫡子,名正言顺的正统血脉,待日后三皇兄立了军功回朝,手里握有足够重的兵权,诸位皇子又有谁还能跟他抗衡?
夜紫菱现在要做的,就是在三皇兄回来之前保住寒家,而如今有了寒玉锦这番话,知道一切都是夜红绫自导自演的戏码,她只要想办法还了玉锦表兄清白,保住寒家自然轻而易举。
而夜红绫......
居然不惜以自残的手段来设计陷害朝臣之子,这件事若是公布出去,父皇绝不会原谅她!
带着这样的自信,夜紫菱离开了天牢,迎面看到寒翎,她的唇角染上几分自信的笑意:“大表兄。”
寒翎见她如此神情,心里一动,正要开口问,却听夜紫菱道:“先去面见父皇。”
寒翎心里咯噔一下,忍不住低声道:“玉锦说了什么?”
夜紫菱环顾左右,声音低得只有寒翎能听到:“夜红绫想篡位,刺杀一事是她陷害玉锦哥哥所施展的苦肉计。”
什么?
寒翎震惊失色。
夜紫菱语气急迫:“我现在就去告诉父皇,拆穿夜红绫的阴谋。”
“等等。”寒翎回神,看着往轿子走去的夜紫菱,连忙开口阻止,“公主不可。”
嗯?
夜紫菱回眸,微微蹙眉:“为什么?”
既然一切都是夜红绫的阴谋诡计,那么直接禀报父皇,让父皇查清此事还玉锦一个清白,才是上上策。
“皇上不会相信的。”寒翎压低了声音,“自古以来从没有公主当皇帝的说法,就算这件事是真的,皇上也不会相信,反而会以为玉锦借机为自己开脱而随意编造了一个借口诬陷七公主。”
寒翎还有一句话没说。
就算皇上相信,表面上也绝不会让人知道他信了此事。
夜红绫是护国公主,三年军功带给她的不止是兵权,还有朝中大臣以及武将对她的敬服。这个时候若传出护国公主有谋反之心,大臣武将们绝不会相信,只会以为这是寒家在找借口给寒玉锦刺杀公主一事脱罪。
君心难测。
当今皇帝是个猜忌心很重的人,但他也是个善于权术的君王。
他知道夜红绫的重要性,更清楚就算要防备夜红绫拥兵自重,也只会暗地里防,绝不可能让旁人知道他连自己的女儿都猜忌。
如果夜紫菱把这件事说出来,皇上为了表示对夜红绫的信任,为了堵住众臣的猜疑,极有可能会把玉锦刺杀的罪名坐实。
圣旨一旦定下便再难翻案,就算帝王心里对夜红绫有了猜忌之心,可于寒家也绝没有任何好处。
“那现在该怎么办?”夜紫菱蹙眉,“难道我们要放过这么好的一个机会?”
“你且不要声张,回去先把此时禀报给皇后姑姑。”寒翎转头看了看,低声道,“夜红绫若真有谋反之心,我们可以一步步诱她露出马脚。事在人为,以后总有办法对付她。”
夜紫菱闻言沉默片刻,觉得他说得也有道理,点了嗯了一声:“我知道该怎么做了。”
寒玉锦现在尚未定罪,在天牢里虽受些苦遭些罪,但事到如今他们只能先沉住气,耐心地等,细细筹谋。
夜红绫打仗很厉害不假,可玩弄权术......
夜紫菱面上划过一丝高傲的冷笑,她只怕怎么死的都不知道。
宫里的事情夜红绫并不关心,次日一早,护国公主府突如其来的消息引起整个帝都的哗然。
近几日来帝都皇城内外,茶余饭后谈论的几乎都是来自护国公主府的话题。
而今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。
护国公主夜红绫被心爱的情郎刺杀,在府中养了一月有余,伤势刚刚好了些,便公然宣布纳了寒家庶子为侧夫,此事顿时在帝都掀起一阵轩然大波。
几乎整个皇城都在议论,这位公主殿下是不是被情郎伤透了心,所以才做出如此不理智的事情?
侧夫?
历来只听说王爷纳侧妃,纳妾,还从未听说过有女子可以纳侧夫的。
就算是金枝玉叶的公主,也从未有过如此狂放不羁的行径,简直把道德纲常都抛到了九霄云外——
护国公主这是要打破世俗制度,做穆国史上第一位纳侧夫的女子?
而且纳的还是寒家庶子?
然而让人出乎意料的是,帝都大半之人对此事居然都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,而很少有人当真去抨击讨伐。也许是因为护国公主保家卫国有功,也许是因为她刚刚受过一次严重的情伤。
即便是那些平时动辄抓住朝臣错处上折子弹劾的老顽固们,对此事也是抱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。
当然,也总会有一两个例外。